鄂温克族
民族简介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 。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
梦回鄂温克
History
唐代
618-907年
在后贝加尔地区设立幽陵都督府管辖拨野古、鞠部。
辽代
907-1125年
曾设立室韦大王府和节度使节制这一广大区域内的民众,从而将鄂温克族先民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金代
1115-1234年
辖境北达外兴安岭“火鲁火疃”谋克,其统治范围已延伸到鄂温克族祖先的世居之地。
明代
1368-1644年
在明代的文献中,鄂温克人被称为“北山野人”或“野人女真”。
清代
1636-1912年
将鄂温克族以氏族为单位编成“佐”,选拔了佐领等官职,每年向清朝纳贡貂皮。
鄂温克文明
civilization
鄂温克族信仰

过去,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的居民同时信喇嘛教。1945年前还保留有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残余,部分氏族以鸟类和熊等为图腾崇拜对象。各氏族或大家族有巫师“萨满”,多由头人(酋长)担任。

鄂温克族建筑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撮罗子”,鄂温克语叫“希椤柱”,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斜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鹿皮包裹。鄂温克族人虽无固定住所,却有固定建筑,那就是他们的仓库。他们的仓库极为奇特:先将相邻的两棵大树砍去树梢,作为柱子,然后用木头垒成一间悬空的仓库,地上斜竖一根砍有阶梯的木柱为梯。仓库中存放食品、猎物、衣服、用具等,他们从不上锁,其他猎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数归还即可。

牧区主要的住房是“蒙古包”,圆形。夏天以苇子、柳条或桦皮围盖。冬季,穷苦人家仍以苇子为包盖,富裕人家则以毡子围盖。


鄂温克族出行

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人饲养驯鹿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很早以前,他们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猎,捉住了6只野生鹿仔带回饲养,久而久之发展成了今天人工饲养的驯鹿。据有关专家考证,鄂温克人饲养鹿可追溯到汉朝以前,《梁书》中关于“养鹿如养牛”的记载指的就是这里饲养驯鹿的北方民族。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驯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后消失,惟独在鄂温克猎民中得以延续。


鄂温克族饮食

居住在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达犴肉、鹿肉、熊肉、野猪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飞龙、野鸡、乌鸡、鱼类等,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奶茶,不仅以奶茶为饮料,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鄂温克族传统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达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达犴筋缝制的鹿皮盛粮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种碗、碟等。如今瓷、铝、铁、塑料制品已广为使用。


鄂温克族服饰

鄂温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皮制为多。用狍皮、(犭+罕)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袍、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妇女的衣袍以布制的为主,在农区衣袍要镶边衬里,穿长袍时外面罩长、短坎肩。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妇女穿连衣裙,衣领较大,加白、黑、红色领边。前面对襟。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妇女冬夏都穿连衣裙、上身较窄,下身裙部多褶宽大。已婚妇女的衣袖上缝有一寸来宽的彩布绕袖、穿有彩色布镶边的坎肩。男子的帽子呈圆锥形。顶部有红缨穗,多以蓝布为面,夏季为单布帽,冬帽用羔皮、水獭皮或猞猁皮制作。鄂温克人的皮手套多种多样,其中5指手套缝有美丽图案,很是精制。用狍、(犭+罕)腿皮做的靴子,美观、防潮、轻便、耐磨,适于在山林雪地上行走。

鄂温克族礼仪

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

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

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鄂温克族婚丧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撮罗子”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走读鄂温克
civilization
鄂温克资讯
news
美丽鄂温克
beautiful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的译音,意思是“杨树林茂盛的地方”。光听名字,就足够神秘,足够吸引我们走进它。居住在这里的鄂温克猎民被学者们称为“敖鲁古雅鄂温克”,是鄂温克民族中人数最少、最为神秘的一支,他们始终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吃兽肉、穿兽皮、住“撮罗子”,过着几
1:北京—海拉尔抵达海拉尔晚餐后入住酒店。这是我下飞机后拍摄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海拉尔出发前往古老而又神秘的鄂温克牧户家中,途经鄂温克旗鄂温克博物馆参观了解古老的鄂温克民族,之后乘车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嘎鲁图。鄂温克草原,这里是《吉祥三宝》的小演唱者英格玛的家乡,一路蓝天白云,牛羊成群,这里是草原览胜的好地
今天,我们计划离开阿尔山市沿着内蒙省道203的中蒙边境公路去贝尔湖,然后经过新巴尔虎左旗,右旗蜗居似的欣赏呼伦湖迷人的身姿!出发前,我们多方收集信息得知这条神奇的公路有80公里道路施工,尘土飞扬,颠簸难行,我们不得不放弃边境行!我们选择走省道202经过巴日图林场,红花尔基,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锡尼河东蒙古草
我是呼伦贝尔人从小生活在海拉尔好多人说你们呼伦贝尔人是不是骑马上学靠人力发电 考试都考骑马射箭抓狼我…现在想说…我很想那样参加工作前我与草原、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歌曲不过是擦肩而过隔江相望的关系罢了直到我到了伊敏苏木参加工作才真正的深入了牧区感受到纯粹遇见了文化邂逅的爱情才知道什么叫草原什么是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