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富饶的白银纳
文章来源:本站 作者:陈曦Sissi 上传时间:2020-09-16 13:32 浏览人数:243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游玩时长:1天
当地语言:东北方言
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图片1.png


白银纳,鄂伦春语“美丽富饶”之意~

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位于 呼玛 县北部,1985年由 黑龙江 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鄂伦春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乡域总面积43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975人,其中鄂伦春族人口为289人(数据来源: 呼玛 县政府官网,2020年5月发布)。


图片2.png


呼玛 河从境内腹地穿过,流域 白银纳乡辖区17公里,山脉纵横,水草丰足,是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野生动物种类十分齐全;矿产资源种类较繁多,储量极为可观;中草药,山野土特产以无公害无污染优势备受国内外青睐,不愧“美丽富饶”的美誉。


图片3.png


白银纳乡下辖红光, 新河 , 新山 ,玻璃沟, 白银纳,更新6个行政村。其中,作为鄂伦春文化的发源地, 白银纳村成为鄂伦春族聚居村,全村现有134户,262人,其中鄂族人口212人。作为我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鄂伦春族在衣食住行及歌舞方面都保留着狩猎民族的特点,独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访。


图片4.png


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中, 白银纳村实现了全村民族手工艺产业的新发展,村容村貌、农民生活各方面都有新提高。2019年12月12日, 白银纳村入选“2019年 中国 美丽休闲乡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又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


图片5.png


1953年9月,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游猎林海雪原的这支“马背上的民族”鄂伦春,告别了世世代代的游猎生活,来到 白银纳过上了居有定所的幸福生活。


图片6.png


宽敞的水泥马路,一排排红顶楼房和小别墅干净整洁。每栋房前,不再有居住功能的“撮罗子”更像是鄂伦春的符号或装饰,成为了每家每户的小仓库;一个个白色木栅栏围成的小花园,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里就是政府为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提供的工作室。


图片7.png


挨着村委会的第一家,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鄂伦春赞 达仁 歌曲传承人关金芳老师的家。关老师1956年出生在 大兴安岭 密林深处一个鄂伦春猎民家庭,能歌善舞,精通鄂伦春语,本科学历,是 黑龙江 省鄂伦春研究会顾问、 大兴安岭 鄂伦春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 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新北 方音乐协会会员和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她同时也是 黑龙江 省鄂伦春族剪纸、萨满服饰、萨满舞、传统服饰、吕仁格日舞等五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8.png


有幸到关老师家做客学习,被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关老师不仅有超强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还十分风趣幽默,常常讲起小时候的故事都能绘声绘色地说上一段、再唱上一段,让我们仿佛跟她一起回到了快乐的童年。她说鄂伦春没有文字、但有语言流传下来,她给小孙女们取名“艾吉玛”和“刷刷”都是最美好的寓意,并教给她们好听的鄂伦春童谣,她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给年轻人当做是她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自1971年起,关老师收集、整理、演唱鄂伦春族原生态民歌千余首,其中《兴安 岭美丽的地方》《试探你的心》《鹿之歌》等广为流传,传承带学生360多人。2006年,关老师参与创建了 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艺术团团员们利用农闲时间编排鄂伦春族风情演出,多次走出 呼玛 ,到 北京 、 深圳 、 上海 等全国各地演出,鄂伦春传统文化通过艺术团的演出向世人展现出来。


图片11.png


有幸在 白银纳看到孩子们表演的《斗熊舞》,十分震撼。斗熊舞是鄂伦春族的一种娱乐形式,多与歌谣连唱,载歌载舞。斗熊舞弥补了鄂伦春族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缺憾,印证了弥足珍贵的鄂伦春人原始狩猎时代的基本生产生活形态。


图片12.png


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不同季节穿有不同的服装,主要有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套头皮帽、皮手套、皮围裙、皮坎肩等,其制作方法和选料也不同。狍皮制品是鄂伦春人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用品。狍皮制作技艺及制品就成了狩猎文化的传播载体,反映出鄂伦春族人的生活观,审美观、宗教思想,是研究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据,如今关老师和她的家人们都在参与着这项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


图片13.png


鄂伦春人剪纸,内容多以大自然花草树木、动物形象及劳动工具为主,触景生情,在剪纸人心中形成图案,直接剪裁而成。剪纸作品多数用在服饰和桦皮、兽皮制品上。经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古老浑厚,纯朴粗犷的北方狩猎民族风格。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关金芳老师之外, 白银纳村还有省级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人,涵盖桦树皮制作、撮罗子搭建、萨满服制作、鄂伦春族刺绣等。


图片18.png


黑木耳产业是 白银纳的一项支柱产业,“ 中国 寒带黑木耳之乡”声名鹊起。


天然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而古老的生活方式、民族服饰、歌舞、风味饮食等,使 白银纳乡具备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到这里的游客能充分感受到鄂伦春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底蕴和生产生活新风貌。如今331国道畅通, 呼玛 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即可到达 白银纳;唯有一点遗憾的是当地住宿接待条件还比较初级,为后续特色民宿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关行程 了解更多